|
川觀新聞丨威遠:“地暖姜”搶占全國大市場+ + + + + + + + + + + 開欄語 一年之計在于春。近日,中央一號文件出臺,要求抓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,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做好春耕備耕工作作出部署,農業農村部也強調要緊盯不放抓好春管春耕。當前,四川由南到北進入春耕備耕時節,為生動展現我省各地搶抓農時、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備耕工作的奮力作為,四川日報全媒體推出“趣說天府春耕”系列報道,關注田間地頭的新農技、新農機、新措施等,報道我省發展智慧農業、落實“藏糧于地”“藏糧于技”要求的具體實踐,展現我省加快農業現代化的主動作為。 + + + + + 內江威遠: “地暖姜”搶占全國大市場 川觀新聞記者 陳宇 內江觀察 羅清心 攝影報道 “走、走、走、走……”嘹亮的吆喝聲從小山坡頂上的地里傳來。沿著小路走上山坡,村民李治芳和其他組員正在地里忙碌著,紫紅色的土地上盤旋著大批剛剛從地里拔出的塑膠水管。李治芳在田埂邊緣用鋤頭輕輕翻開泥土,把露出的塑膠水管交到列隊整齊的村民手中,大家一邊吆喝著節拍,一邊把埋在地里的水管扯出來。 2月15日,記者來到內江市威遠縣新店鎮民富村,看到的就是這里春耕時節特有的勞作景象。 鋪設“地暖”,反季節生姜“賣爆”了 “春節前是18元一斤,春節后到了25元左右,一直持續到現在,幾乎是近幾年最高的價格了!贝焊,李治芳剛剛賣完3000多斤反季節生姜,她請來村里的其他組員幫忙把地里的“地暖”撤掉,以便備種玉米。
鄉道兩旁,停了不少收姜的小貨車,從自貢過來的經銷商劉偉就是其中之一!艾F在市場上品質好的仔姜已經賣到了60元(每斤)以上,需求量大,賣得好得很! 仔姜兔、酸辣雞、泡椒豬肝、豆瓣魚……四川人餐桌上的家常美食中,酸辣脆爽的泡仔姜是必不可少的調味料,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每年4月份之前,全國市場上的仔姜大多產自內江威遠。
生姜一般在立春之后播種,每年的4月份大量上市,為搶占冬季的市場,民富村在20年前就開始種植反季節生姜。生姜適宜的生長溫度在25攝氏度左右,為給反季節生姜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,村民在大棚的地下埋設管道,再用鍋爐燒水,通過管道循環為生姜增溫,“跟北方的地暖沒啥子區別!崩钪畏颊f。 科技轉型,在家里就能“控溫” “現在我們正在實驗電加熱,目前看來相當成功!泵窀淮宕逦瘯敝魅卧鴱妿в浾邅淼铰愤呉粋不起眼的大棚旁,他指著一個嗡嗡作響的機柜告訴記者,這就是民富村正在測試的“黑科技”。 20多年前“地暖”生姜種植成功后,民富村一直用鍋爐燒煤的方式增溫,“要24小時守著,熱了冷了都不行!痹鴱娬f,傳統鍋爐供暖,除了管理需要消耗大量人力以外,燒煤還會產生大量的空氣污染,并且隨著煤炭價格上漲,種姜的成本也越來越高,“去年縣里、鎮里就支持我們搞電供暖,目前運行下來,要節約一半左右的成本!
除了成本降低,新設備還集成了智能溫控、遠程控制等功能,“村民躺在家里用手機就能設置溫度!苯o記者介紹新設備時,曾強特意囑咐記者要小心一點,別踩到進水管,“漏水的話,它自己就要停工! “新設備實驗還是相當成功的,但是推廣還有些難度!毙碌赕傉嚓P負責人告訴記者,種植生姜需要“輪作”,即同一塊土地不能一直種植生姜,而“煤改電”最大的障礙就是輪作的種植方式所造成的電力配套建設困難,“我們已經協調了專家來研究土壤的改善方案!彼硎,解決了輪作問題后“煤改電”就會得到快速推廣。 據了解,民富村現有170余戶農戶從事反季節仔姜種植,全村種植面積達1300畝,每畝可產出仔姜1萬多斤、老姜3萬多斤。 地暖管帶出新鮮的泥土,一塊被遺落的仔姜被翻出來,幫忙的村民把仔姜扔給正在埋頭鋤地的李治芳,打趣說:“快點撿好,值五塊多錢哦!”管道移出后,李治芳即將在紫紅色的土地里播種玉米,她還打算試種一些新品種的黑玉米,“春耕種玉米,冬天收仔姜,農民數錢忙!”李治芳擦了一下額頭的汗水,笑了。 |